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像個人

我在冬天意外蓋著涼被睡著了
現在有點失溫的感覺
(現在按手機的指頭在抖
身體包得像上玉山)

一直抖著,想到2002年
有一次住在台南,房間屋內氣溫35吧
那屋子的特色是雙排面對面屋
每棟屋都可以停小轎車,是永康常見屋型。

(曾在車庫這面,看到對面的家庭小孩爭奪戰
最後轎車開走,留下媽媽一個人站著哭著)

當時電風扇已經吹出焚風
因為租屋處沒有冷氣,完全睡不著
異想天開,去711買冰塊當冰枕
結果冰塊融化變成水
水流到身體後背,好涼,我也就睡著了
幾個小時後醒來,變成失溫重感冒

我記得那天的課是3D課最後一堂

(我只記得以前的3D課的老師有邱立偉
好會教學,我學會牙膏電風扇3D建模)

我永遠記得,硬撐著去學校,頭很爆痛
身體的感覺太痛苦了
以為自己會死掉,不知道該怎麼
現在想,應該去急診啊不然能怎麼辦
難道還要什麼比命重要
為什麼還去學校

只是突然想到
當時我這就是窮工的思維
因為窮工只能想到加班,而不是加效率
明明健康才是最高值,治病很花錢
綜合提升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也或許讀設計就是這樣的教育
畢竟是開發中國家時期的工作模式
反正苦幹實幹,每年都有6%8%
沒有資本的人在上升時代的最好做法
就是不睡覺

只是想到昨天有人和我說
他每天讀書
每天只睡四小時,並引以為傲
要求他人也如此
我回想得到是,我們當時讀設計
讀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睡覺
最後大家身上多多少少帶著傷病畢業了
後遺症又跟著身體多久
然後面對因為設計人口飽和的問題
就算你非常強悍的厲害
大家一半以上都轉行了

帶著這個苦工的思維,我嘗試過一次
寫四小時睡兩小時,這樣過一個禮拜
(是的,就是海蛙結訓那一週的時間配置方法)
我永遠記得,坐著碰觸電腦鍵盤時
手指在發抖,按鍵盤宛如被電擊

體驗過一次就足夠了,後來都改成
如何以效率配置,讓身體休息
平均產出才是最好的
因為我是個「人」
(這也是寫劇本時的大問題
明明任何寫作者都是「人」,
為什麼寫出來的角色不像「人」)

身體不舒服時總會想很多
啊,還有想到,我不曾「凹」過人
拍片的人最討厭被「凹」了
所以也主動不「凹」人
這是一種計算出真實成本的最基本想法
當我聽到凹學生可以當業績一樣
拿出來談,並且洋洋自得

除了寫到小說內當成台詞
不然聽到這些,浪費時間太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